割包

文化交流的例子

請告訴我文化交流的例子必須要有名稱.特色圖片還有心得麻煩各位了........謝謝拜託
割包 割包(亦作刈包

白話字:Koah-pau

日常慣以臺灣話讀作「掛包」)。

為一種發源自福州的小吃。

割包以長橢圓扁形麵皮

對摺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。

傳統餡料通常不外片狀五花肉、酸菜、花生粉及香菜這幾樣

也有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。

因為其形狀及內餡

所以在台灣亦被稱作虎咬豬。

近年

台灣商人將這種傳統食物重新包裝

在內餡中變化許多花樣

例如:加入雞排、鱈魚排、牛肉、煎蛋

甚至豬舌等。

因為這個緣故

不少人也暱稱割包為「台灣人的漢堡」。

另外

割包在台灣同時也是尾牙的應景食物。

參考資料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割包
1.調查主題:原子筆2.時間:2008年3月8日3.調查方式:閱讀書籍4.參考資料來源:網路5.特色:1930年代匈牙利記者拜羅Mr.Biro新發明了1種用滾動的小球作為筆尖的筆

比鋼筆還好用

在手帕上、木材的表面上都可以寫字

又不必灌墨水

真的很新奇

於是就叫它

arrow
arrow

    qaz10140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